创始人时间:2024.07.22
大家好,我是航天长峰闫红丽,作为一名在祖国信息化建设领域深耕十三年的见证者和建设者,走过祖国连绵的边境山脉和广袤的蔚蓝海域,将巍峨青山、波光碧海守好、护好、防好,一直都是我心中最有意义、最有价值的追求。
刚进入这个领域时,我对信息化建设一无所知,面对当时只有5个人的工作小组也感到些许迷茫,仅仅是怀揣着对这份事业懵懂的敬仰,我踏上了祖国边境的漫漫征程。
参与的第一个项目,是2011年云南省县级项目建设任务。听说要去风景优美、气候宜人的七彩云南,我当时很是激动!飞机落地后,团队转乘大巴,第一次走盘山路,大巴在青山绿水中慢慢攀升,虽然交通不便,但我依旧觉得一切都很新奇。到了晚上,繁星点点,月光照着车子,我们缓慢行驶于山间。很快,我开始腿麻、晕车,前辈却说道:“这才哪到哪呀,咱们得整整三天才能到达现场。”听了这话,我的内心开始“崩溃”……
夜,越来越静,路,越走越险,车,越爬越慢。盘山路侧不是万丈深渊就是滚滚江涛,不时有泥石流滑落到路面,车过不去,昏昏沉沉的我们只能下车,合力把车推过去。60多小时后的凌晨,我们终于抵达项目现场,这才知道,前不久的一场地震严重破坏了食堂,战士们每天只能在户外大棚里简单就餐。我的心里顿时一阵酸楚——在不为人知的边境线上,无名英雄们默默守护着我们,与他们做伴的,只有荒山、河流、飞鸟、走石……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努力打造现代化、数字化的信息化系统,助力他们更好履行卫国戍边的责任使命。
那些日子里,我们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,别说条件完备的办公室了,部队里就连女厕也没有,为了节省时间、抓紧工作,我经常忍着不喝水,憋到有男同事要去厕所时,才赶紧跟上,让他们帮着看门。日夜驻守在现场,我们每天拿着密密麻麻的设计细则,逐条调试验证。也曾一度调试到绝望,同事沮丧地说:“今天这个模块再调不通,咱俩就去跳楼吧!”我眼睛依旧盯着屏幕,手指敲着代码回应:“我看行,但第一,必须等我干掉这个bug!第二,这儿没楼可跳……”
坚持、认真和乐观,终于换来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按期验收。凭借着这一县级项目的成功,团队一步一个脚印,陆续开启了省级、大区域级项目建设,我也在摔打磨炼中,逐渐成长为团队技术骨干。
忘不了三年磨一剑的2019至2021年,航天长峰作为总体单位,承建了全国首个智慧项目建设试点任务。面对新挑战,项目总指挥下了军令状——必须圆满完成试点任务!作为项目骨干的我,心中也暗暗攒了一股劲儿:宁可丢命也不能丢脸,绝不能砸了咱们的十年招牌。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每周例会,大家都为需求、技术、创新等等问题吵得面红耳赤。逐步厘清了方向,开始全年无休的设计。一个深秋的周日,大家加班出来,同事看着满地落叶悠悠地说,“一直想去看银杏叶,今年又没机会了。”我笑着安慰她,“在哪看不是看?二院的秋景可不比公园差呀。”暑往寒来,苦中有甜,甜中有酸,酸又回甜,三年的潜心设计和艰辛建设,我们最终迎来了试点工程的圆满成功,该项目也成为了国家“十四五”智慧项目建设的示范标杆,建设经验被复制、推广至全国沿边沿海省份,开启了智慧项目建设的新篇章。
在航天长峰,有一句话已口口相传了三代:卫国戍边,是一份事业,更是一份情怀。现在的我,对这句话的体会更加深刻了。十三年里,许多人翻看我们的朋友圈,经常会羡慕我们途经的美丽风景,但背后,只有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和不易……每每站在祖国边陲,见证着边境的高速发展和繁荣稳定,我心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。我想,我仍将一如既往,以执着和热爱,为守护祖国安宁和人民幸福,贡献航天力量。